踔厉奋发守初心,笃行不怠启新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年,是我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的一年,是“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杆创建的关键一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

一、优化生源结构,持续深化招生培养一体化改革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稳步提高农科类专业招生比重,涉农专业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234名。申请获批“国家生物育种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探索实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招生培养,形成了“3个拔尖班+6个卓越班”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进一步优化专业招生结构,促进招生培养就业有机联动。统筹推进招生考试和招生宣传,校领导专家广泛推介,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开展线上宣传30余场,开展线上线下咨询会310余场。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强化监督检查,圆满完成5700本科生和94名预科生的录取工作,整体本科生源质量保持稳定。

二、确保教学运行,稳步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质量

多措并举,建立疫情防控常态下教学组织管理新机制。2022年全校共开课2865门(9031门次),发放教材185944本,组织专业分流3339人,转专业188人,交流访学98人,组织毕业论文答辩5210人次,组织考试4073门次,线上教学和考试比例分别达到77%,5.80%,全校专业小班化率43.6%,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94.3%,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97.41%、学位授予率99.72%、四级通过率90.03%、六级通过率55.75%,全年教学运行“零事故”,整体教学运行数据稳定提升。

三、聚焦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3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新增开办智慧林业、智慧水利、农业智能装备工程3个新专业,其中智慧林业、智慧水利2个专业为全国首创开办;申请增设生物育种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专业以及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了专家现场考查。智慧牧业教研室、“AI+”新农科课程教学中心、昆虫学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学校联合四川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西部高校智慧农业类专业集群建设联盟”,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智慧农业类专业区域化建设新路径,推动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和新理论的共建共享。

四、突出质量导向,课程教材建设再创佳绩

立项建设校级规划教材57种、全英文课程20门、“大国三农”课程6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组织认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27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1门;获批陕西省“大思政课”试点建设项目4项。遴选推荐2022年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0项;推荐115种教材参评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24种教材参评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13种教材参评2022年陕西省优秀教材。新编修订公开出版教材57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种、省部级(行业)规划教材30种,出版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五、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凸显特色

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工作。新增聘任产业教师18人,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实践锻炼”,286名教师到场站、企业开展挂职锻炼,强化创新创业指导队伍。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9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项。修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搭建学科竞赛中心网站,发布竞赛指南,筹建学科竞赛中心,探索竞赛管理机制改革,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立项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341项,开展学科竞赛104项,参与学生达到22385人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66项,省部级505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9篇,其中SCI论文80篇,以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或获批软件著作权156项,各项成绩再创新高。学校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10项,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博览园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我校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增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六、分类重点规划,助推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新突破

紧密围绕学校“十四五”教育教学重大改革任务和卓越农林人才标杆创建目标,以整合、开放、共享、归口为原则,结合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对全校范围内开展本科实验教学工作为主的各类实验场所进行了分级分类工作,并对实验室名称进行统一和规范,目前已将基础工作完成。积极组织中央高校改善办学条件项目执行和申报,执行2022年项目19项,项目总经费4796.8万元,立项2023年项目21项,申报总金额4924.93万元。全力开展教育领域扩大投资项目专项工作,组织近20次工作会议进行讨论、论证、调整,目前获批30项,申报总金额18947.03万元。本次教育扩大投资建设,聚焦“提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突出新增智慧类专业建设、加强校级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强化双创实践实训平台”等四大类型,对标国家分类标准细化到30个小类。未来5年,我校教学基本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支撑一流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卓越农林人才标杆创建奠定基础。

七、深化教育评价,引领质量文化建设再提升

持续优化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新建线上评教系统,改革学生评教的程序与方式,增加过程性评教,优化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组织2218名学生评委、465名教师评委,通过网络评价、宣传展示、现场评选、评选委员会评选、党委常委会审定等环节,从37位候选人中评选吴发启等12人为第二届“金牌教师”。组织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相关工作,开展推普周、经典润乡土计划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评选出先进集体5个、特色奖5个、先进个人28人。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共评选出32名优秀教师及21个优秀教学团队。向上级部门推荐各类评审专家140人次。以“强体赋能,五育融通”为主题,组织开展第四届教学文化节,通过开展活力教研等六个板块系列活动,营造良好教学文化氛围。

八、凝心聚力整改,推动巡视巡查整改工作扎实有效

深度聚焦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扎实开展整改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组牵头部门,紧扣11项整改任务和6项深化巡视整改任务,组织报送工作进展4次,总结材料2个,向教育部提交典型案例1个。顺利完成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专项监督工作。围绕三学期制度的改进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将夏季学期调整为与春季学期衔接,取消了两个学期间一周休假。牵头制定了《2022年夏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印发《2022年夏季学期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指南》,以“五育并举”为主线,对夏季学期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整体性地部署,安排校级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综合素质教育等活动180余项,开课369门(801门次),学生选课41366人次,组织实习914班次,参与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3万余人次,满足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三学期制度得到优化,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制度改革创新。

九、总结“1830”行动计划,制定《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计划》

《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计划》是统揽一流本科教育,对标十四五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标杆创建任务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落实教育部四部委“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攻坚计划》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六聚力、六推进”目标任务和14个方面的系列举措,为持续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技术线路。

十、以评促强,启动我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对标十四五建设任务,制定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组建了应评组织机构,聘任了22人评估专员队伍,完成了首期思想动员与学习培训工作,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全面开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